
随着近年来媒体对小产权房的不断曝光和解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个名词。小产权房通常指的是在中国农村和城市郊区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用于销售的住房。因集体土地在使用权转让时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这类住房无法得到国家房管部门颁发的房屋产权证,而是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因此,这类住房也被称作乡产权房。
小产权房可分为三类:一是占用集体用地或耕地违法建设的违法建筑;二是在政府划拨或出让的土地上,不按规划功能开发或使用,并将限制销售的房屋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具有产权纠纷隐患的不完全产权房;三是在军队享有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商品房的开发,之后卖给军人以外的地方居民,俗称军产房。
小产权房与商品房在权利上有很大的区别。小产权房通常买卖不受国家法律保护,国家也不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契税证,不具有房屋合法转让、处分等权利,购买小产权房无法办理贷款,只能一次性或分期付款。而商品房是经过国家批准建设的,买卖受国家法律保护,具有国家颁发的产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契税证,具有房屋转让、处分等权利,购买商品房可以办理按揭贷款。
购买小产权房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小产权房买卖合同的效力不稳定。在本乡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农村房屋买卖,该房屋买卖合同认定有效。将房屋出售给本乡以外的人员的,如果取得有关组织和部门批准的,可以认定合同有效。但如果将房屋出售给本乡以外的人员而未经有关组织和部门批准,且合同尚未实际履行或购房人尚未实际居住使用该房屋,则该合同应作无效处理。
其次,小产权房拿不到正式的房产证,只有使用权,无法作为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产权。因此小产权房不能向非本集体成员的第三人转让或出售,购买后不能合法转让过户。同时,小产权房的开发建设监督缺位,对购房者的利益有一定的影响。购房人在遇到国家征地拆迁时,因其无法取得房屋的合法产权,无法得到对产权进行的拆迁补偿,而作为实际使用人所得到的拆迁补偿与产权补偿相比微乎其微。
最后,购买小产权房的政策风险也不容忽视。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合同并交付房款后,如果相关部门整顿乡产权房的建设项目,可导致部分项目停建甚至被强迫拆除,购房人会面临既无法取得房屋,又不能及时索回房款的尴尬境地。
尽管小产权房价格便宜,但购买时存在风险,购房者需谨慎考虑。以上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小产权房购买风险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