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买房屋时,面积大小并不意味着能够住上同等大小的房子。得房率一直是购房者关注的问题。了解如何计算得房率以及计算方法对购房者利益至关重要。
如何计算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销售面积则包括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得公用建筑面积。通常,多层建筑的得房率为88%,高层建筑的得房率为72%。
得房率是购买房屋时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建筑面积用于计算房屋价格,因此得房率太低不划算,太高则不方便。因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来说,得房率在70%左右较合适,这样公共部分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更为划算。
得房率计算方法是什么?
得房率计算公式为:(房屋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房屋建筑面积。举例而言,假设房屋建筑面积为100平米,公摊面积为20平米,则该房屋得房率为:(100-20)/100=80%。得房率越高表示房屋的实际利用率更高,数字越大越好。
公摊系数计算公式为:公摊系数=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然后,各套(单元)的套内建筑面积乘以公摊系数,即可得到购房者应合理分摊的分用建筑面积:每一户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公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得房率和公摊面积密切相关,与小区的相关配套息息相关。若得房率过高,相对的公共部分面积就会越少,楼梯宽度和大堂舒适度等也可能受到影响。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