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适用房是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的政策,中国法律对此有相应规定。然而,现在许多人对这些规定并不清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那么,经济适用房可以出租吗?下面将详细分析经济适用房是否可以出租,出租后会有什么法律后果等相关内容,让您了解清楚。
根据相关政策法规,个人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在取得完全产权之前不得用于出租经营。这是因为经济适用房的土地性质是划拨,由国家无偿提供土地使用权给经济适用房购房者使用,国家为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已经牺牲了该部分土地的收益。如果将经济适用房出租,则违背了国家向其出售经济适用房的初衷,属于经营范畴。从整体公平的角度看,出租经适房前需要补缴收益是合理的。
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房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若确有特殊原因需要转让经济适用住房,政府将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若购房人拥有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后,可按照当地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如果将经济适用房出租,会有什么后果?首先,租赁合同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其次,出租经济适用房,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损害了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但没有房屋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购买权和居住权。因为经济适用房资源是有限的,每年都有大量的有购买资格的人在等待机会。因此,若经济适用房出租,在法律上是违法的。如果政府发现了,应按原购进价格,扣除相应折旧费用后退还余下的房款,收回房屋。如果是通过中介公司出租的情形,则所签合同无效。确认合同无效后,中介公司应当返还讼争房屋及相关物品,同时恢复原状,第三人应由讼争房屋内迁出。
以上就是关于经济适用房是否可以出租,以及出租后的法律后果的详细分析。看完本文后,相信您对经济适用房的出租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您在租房时,应该了解您所购房屋的性质,特别是如果是保障房,应该谨慎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