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市中心区域,二手房的交易金额常常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但二手房交易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从签订买卖合同到拿到新房产证通常需要一个多月。同时,二手房交易包括多个环节,隐含着各种交易风险。业内专家表示,二手房交易涉及以下六个方面的风险隐患,买卖双方必须加强警惕,以防控制交易风险。
风险隐患一:房屋产权不明晰
要了解房屋产权的所有细节信息,包括业主是谁,房屋是否有抵押,可以通过交易中心进行产权调查。然而,网络信息有时不一定准确,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公房,房龄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房龄太大会导致银行在贷款时可能只贷6成甚至更低,并且年限也会较短,考验买家的首付和还款能力。对于动迁房,三年内是不能上市交易的。即便先签订合同到期,还存在着过户风险。如果遇到卖家毁合同,买家走司法途径也会耗费人力物力,因此必须谨慎警惕。
风险隐患二:卖家资质有问题
必须核实卖家的信息,确认卖家是否为权利人,以及这套房屋共有多少权利人。如果所有权利人没有同意出售房屋,那么房屋就不可能过户。
风险隐患三:买家资质有问题
上海的房屋交易仍然实行限购政策,因此在房屋交易之前,必须核实买家是否具备购房资格,避免空欢喜一场。
风险隐患四:不良中介骗术多
某些不良房产中介人员在操作中不规范,包括暗地里动手脚以获得更高的差价,以及不让买卖双方见面。因此,在签订房屋合同时,买卖双方见面非常重要。此外,有些不良中介也会用低价房源来吸引买家,而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房源多数是假房源或者房屋本身存在瑕疵。
风险隐患五:房屋价格未明确标注
房屋价格是易引起纠纷的问题。目前,很多房东都打着到手价的旗号,以为自己支付的税费转嫁到下家承担的方式来操作。但哪些房子可以免税费,房东有时也搞不清楚。比如,房东承诺的是满5少有的住房,但审核下来不是少有的,那就需要收取所得税,对下家而言可能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如果双方无法协商,则可能引发纠纷。
风险隐患六:做低房价引发纠纷
做低房价已成为二手房交易中的一个潜规则。实际上,做低房价是一种逃税、避税行为,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卖方可能面临无法及时收到全额房款的风险,难以维权。对于买方来说,只能购买按照做低后的网签价格,可能会降低买方的贷款额度,增加买方的风险。未来,如果这套房源再次出售,按照差额计算税费,会增加差额资金及相应的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