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十九大结束后,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放松,但房价仍将继续上涨。
然而,将本轮调控仅仅视为一阵风头,只会让自己吃亏而已。
从一开始,这轮调控就是针对炒房的。不同于以往,这一次调控面面俱到,几乎覆盖了所有物业类型。
如果只是为了暂时打压住宅炒作,就不必将商业和办公等非住宅物业纳入监管范围。
政府甚至还制定了土地用途和地价的明确规定,包括住宅自持和出租比例等。如果这只是权宜之计,政府不可能如此细致入微。
未来的调控政策必须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不同的房屋使用需求。
政府将不再允许针对自住房屋的任性开发,需要制定明确的户型配比和价格区间,同时限制出租和出售条件。税费和房贷政策也将根据不同房屋类型进行调整,而非执行统一标准。
对于商业和办公物业,政府必须采取不同措施。
商铺物业必须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而开发商的商管公司需要管理自持的出租商业和托管的返租物业,同时包括散售商业。物管公司也应当跟进。
办公类物业对服务的要求更高,因此允许散售会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未来,租赁和整售全托将成为办公类物业的发展趋势。
仅仅限制地价和房价,不能彻底解决供需矛盾。
即便限购,有钱人仍能找到办法购买房屋,而开发商也愿意配合应对调控。因此,政府必须通过制度性技术手段解决购房资格和价格问题,例如自动形成和识别的黑名单,无法更改的全国联网系统等。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推出的调控政策只是十九大前的预热。真正的重头戏将在十九大后出现,政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避免大起大落的行情出现。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