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买房屋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事情。在购买房屋的过程中,供需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而开发商通常占据优势,这使得买房者很容易陷入购房陷阱。为此,小编将为您介绍常见的购房陷阱及其应对措施。
1、不要被同等档次迷惑
举个例子,购房者在看精装修楼盘时,参观样板间觉得户型很合适,然后就签订了购房合同。合同中的各项装修材料、产品都有约定。通常,合同中会出现XX采用A产品或同等档次产品的字样。但是,在收房时,购房者却发现实际使用的产品与合同约定不符。开发商会以同等档次产品来回复。
小编提醒,购买精装房时,要注意避免同等档次的陷阱。这个问题应由合同方(开发商)来承担责任。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要认真阅读此类条款的约定,争取列明装修材料的具体品牌和规格,以维护自身权益。
2、了解建筑面积规定
很多房屋都是期房,由于面积存在差异,交房时会根据多退少补的原则。但是,开发商有时会将房屋的挑台、突出房子墙面的装饰性的玻璃幕墙、勒脚等计算在内,要求购房者支付额外费用。
小编提醒,房屋的建筑面积一般不包括层高小于2.20米以下的夹层、插层、技术层,以及突出房屋面墙的构件、配件、装饰柱、装饰性的玻璃幕墙、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等。因此,购房者在交房前一定要核实建筑面积,以免被开发商欺骗。
3、了解订金和定金的区别
很多时候,售楼人员会要求购房者交纳部分定金,并签订购房认购书。但是,当他们改变购买想法,想要回订金时,却被告知无法退回。
小编提醒,订金和定金是不同的。订金是买房预付的钱,如果买房,订金会冲抵房款。如果不买,可以退回。定金是一种约定,如果双方合同约定不准反悔,那么买方违约不得要求返还定金。如果卖方违约,买方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因此,购房者在支付任何款项前,必须弄清该款项的性质。
购房是一项细致的过程。在挑选、签约认购等各个环节,都要格外小心。对于开发商在前期口头约定的条件,应在签合同时体现到合同中,以避免购房陷阱。如果发生任何纠纷,合同可作为有效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