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房率是指可供居住的面积与实际销售面积的比率。其中,可供居住的面积由套内使用面积与套内墙体面积组成,实际销售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与公用建筑面积之和组成。计算得房率是买房时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如果得房率太低,买房就不划算;而如果太高,则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减小,居住者可能会感到压抑。一般来说,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能够保证公共部分既宽敞又不会过于浪费分摊面积。
房屋的得房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楼盘的公摊面积所占比例不同,影响因素也很多。楼层高度、建筑形态、配套设施等都可能影响得房率。例如,板楼的得房率通常比塔楼高,南北通透的板楼得房率通常在80%以上;而塔楼结构可实现一梯多户高容积率,但得房率通常比较低,仅为75%。除了建筑形态不同,有些开发商还会通过户内设计尽量扩大使用面积,例如采用半封闭阳台和大飘窗等方法来提高得房率。
不过,盲目追求高得房率是一种误区。得房率不应片面追求高数值,而应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考虑。房屋的得房率往往与小区的相关配套有关,与楼梯的宽度、公共走道、电梯的数量等因素有关。有些开发商为了提高小区的档次和品质,可能会建造比规划控制文本规定更多的公摊面积,这样小区的总住宅面积占比率可能会略低一些,但小区整体的档次和品质会更高。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得房率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