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摊面积的大小会影响房屋的质量,购房者需要如何计算呢?如今,房价过高也成为二手房购买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但公摊面积则是购房者容易忽视的一点。在选房时,二手房购买者通常会觉得房屋面积够用,但却忽略了公摊面积这一点。直到真正付款的时候,才会发现公摊面积是一个大问题。
公摊面积的范围
1. 各产权户共享的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配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为整幢建筑提供服务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
2. 分隔套(单元)和公共建筑空间的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注意:以下区域不在公摊面积的范围内:
1. 与人防工程有关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2. 供出租或销售的固定车位或专用车库。
3. 位于建筑外面的用于公共休息的设施或架空层。
公共建筑面积分摊原则:如果产权双方拥有合法的分割文件或协议,则按照文件或协议进行分摊;如果没有分割文件或协议,则可以按照建筑面积比例进行计算分摊。
如何计算公摊面积?
1. 首先要了解公摊系数,公摊系数是一栋建筑的总公摊面积与总套内建筑面积的比例。但公摊系数只适用于单一建筑,因为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公摊系数,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公摊系数。
2. 公摊面积计算公式:分摊面积=各单元的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分摊系数=总共有建筑面积/参加分摊的各单元的建筑面积总和)。
高层建筑公摊面积计算方法:
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实用面积(即公摊系数,也就是房屋使用面积);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公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公摊系数=总共有分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总套数);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墙体面积。
公摊面积标准:
普通多层住宅没有地下设备用房、没有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系数约为10%-15%;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约为15%-20%,而高楼则更高,约为20%-25%。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合同上都会注明公摊系数范围。房屋面积以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中心测绘部门的测绘结果为准,房产证上标注的面积也以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