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置业有哪些中国式误区?你了解吗?

买房置业有哪些中国式误区?你了解吗?

对中国人来说,房子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与传统的居家观念密不可分。房子不仅仅是一个居所,更是一个家的象征。在购买房屋时,许多人容易陷入不同的”中国式”误区,你是否足够了解这些误区呢?

误区一:知道政策就无用

房价有一定的规律,一旦市场过热或过冷,国家就会出台相应政策进行干预,例如限购政策和限贷政策等。如果购房者不了解这些信息,盲目购房很容易出现问题。

误区二:炒房一定赚钱

近年来,炒房成为许多人赚钱的手段,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购房者不应盲目加入,因为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打击炒房行为。此外,卖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误区三:专家完全正确

购房者在购房之前经常会咨询各种专家学者的报告和讲座,但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偏听偏信。有些所谓的专家并不具备真正的专业知识,购房者需要将他们的言论与自己的调研相结合,全方位了解市场动态。

误区四:广告等同于现实

开发商在广告宣传中通常会强调优点,避而不提缺点,购房者需要全方位了解、理性分析和实地调查,才能了解房屋和小区的真实情况。只有满足自己真实需求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好房子。

误区五:一步到位等同于大户型

房子与其他物品不同,一步到位并不总是最优解。一步到位的购房者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购房者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大户型,选择适合自己能力范围的一步到位。

误区六:房产证写孩子名字等同于省事

一些父母为未成年孩子购买房屋,为了省去将来的过户手续,将孩子的名字写在房产证上。然而,这不仅不省事,还可能带来麻烦。主要包括:(1)当孩子可以独立购房时,不能享受首套优惠。(2)需要出售房屋,需要办理多重手续,以表示出售房屋符合孩子利益。

误区七:提前还贷款等同于省钱

许多购房者想通过提前还贷款来节省利息。然而,提前还款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如果等额本金还款期已过1/3,等额本息还款期已过1/2,实际上利息已经支付大半,再加上货币贬值因此,提前还贷所能节省的利息有限。如果处于还款初期,提前还款有可能会产生违约金。享受低利率贷款的购房者,利息本身就较低,现金流可以用于其他投资,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误区八:赠与过户等同于省钱

相比于买卖过户,赠与过户会更加省钱?并非一定如此。在赠与过程中,直系亲属赠与免个税;但非直系亲属需要缴纳个税(20%)+契税(3%)+公证费。买卖过户需要缴纳:增值及附加税(5.6%)+契税(1~3%)+个税(差额20%或计税价1%)。但如果满足满两年的条件,免征增值税,满足满五少有条件,免征个税。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8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18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