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购房者来说,他们又开始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了:明年房价将如何走势?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是否会有变化?银行的房贷利率是涨还是降?然而,眼下各种不同预测让人不知所措。笔者认为,无论房价如何变动,也无论政策如何走向,实际需求的刚需购房者,在自己需要时买房是最适宜的,但要掌握购房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1.观察银行的房贷政策
一般来说,对于宏观市场走向,普通购房者了解有限,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我们可以通过银行对房贷的态度来把握市场走向。通常,银行放松房贷政策意味着市场看好,投资客蜂拥而至,房价通常会呈现上涨趋势;相反,若银行收紧房贷政策,风险加大,投资客撤退,大部分卖家急于脱手,买家观望,房价一般会呈现下跌趋势。
2.购买跌而非买涨
投资理念一般都是买跌不买涨,虽然利润达不到较大化,但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对于普通的购房自住者,房价的涨跌只是一个数字,关键是购入相同房产时花掉的金额。在房价下跌时购入房产,买价肯定比上涨时要低,因此购房应该买跌不买涨。
3.购买预期
购房者需要学会购买预期,这样升值的潜力就会更大。比如,政府规划在哪里建造新的道路、配套市场,周边是否有新建学校等,这些都会影响居住环境的因素。如果等到这些都落实后再购买,房价已经包含了这些利好的附加值,房价自然上涨。如果规划已经确定,购买前应该提前下手,最好在政策明朗化之前购买。当然,前提是要保证消息来源准确。
4.不必一步到位
现在,有些人买不起房子是因为贪心,只想买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但手头资金只能买60至70平方米的房子。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贪心往往会导致失望。因此,购房者应该考虑方便实用,不必一步到位。理想的房子是个相对的概念,方便实用才是最实在的。在购房前,应该明确个人目标,比较多家的房源,满足个人需求,量力而为,这样才能实现宜居幸福的居住理念。
5.计算养房成本
物业费也是购房前需考虑的必要支出。相对而言,大型社区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较低。现代化的住宅社区虽然都为住户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但享受这些服务都是需要付费的,如会所、地下车库等是需要个人承担的成本。一个小区中,住户越多,公共设施的分摊费用也越少,个人承担的费用也相对较低;相反,一个门楼里住户越少,个人要承担的电梯费用就越多。因此,购房不是一次性消费,购房者在计算成本时需要综合考虑物业费等必要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