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每一个购房者都希望能够买到价格实惠的好房子。对于那些资金有限的刚需族来说,他们更关注房价问题,觉得能买到价格较为便宜的房子就可以了。然而,在房价不断攀升的浪潮中,许多人选择购买小产权房。但是,你是否真正考虑到了后续风险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分析购买小产权房存在的风险。
什么是小产权房?
小产权房通常有三种定义。第一种是针对开发商产权而言,将开发商的产权称为大产权,而购房人的产权则被称为小产权,因为购房人的产权是由开发商的产权分割而来。第二种是按照房屋再转让时是否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来区分,不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被称为大产权,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则被称为小产权。按照这种定义方式,普通商品房属于大产权房,而经济适用房则是小产权房。
第三种定义方式是传单中所提到的小产权房,也是常规情况下的小产权房。这种类型房屋的产权证并不是由国家颁发,而是由乡村一级政府发放的,也被称为乡产权房。这种小产权房的产生源于中国采取国有土地制度和集体土地制度,乡村的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因此小产权房无法向非本集体成员出售或转让,只能在成员集体内部转让或置换。因此,农民将房屋卖给城市居民的行为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小产权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城市房价过高是小产权房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大城市人口流入日益增加、土地供应有限等原因,不少大城市房价一直处于高位,而小产权房存在着大量的购买群体。另一方面,小产权房是农村集体在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建造的,不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因此价格相对较低。但是,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小产权房是不合法的。因为小产权房是占用集体土地建造的,属于违法用地,不得进行登记发证,不得向城镇居民出售。
购买小产权房存在哪些风险?
首先,小产权房没有产权保障,也就是说,购房者无法拥有房屋、转让、处分或者收益等权利,而且也无法办理房屋的产权过户手续。
其次,购买乡产权类似的小产权房无法进行贷款,只能一次性或分期付款,这无形中会增加购房者的资金压力,增加购房风险。
第三,小产权房没有国家的产权证书,只有乡政府或者村委会的产权证明,无法像大产权的房屋一样进行抵押或流转。如果房屋遇到国家拆迁或征收,购房者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购房双方签署的购房合同也不是法律认定的正式购房合同,如果出现房产纠纷则会缺少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