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积问题一直是购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购买期房时,合同面积与实际面积可能存在误差,这给了开发商利用公摊、面积测量等手段侵占购房者的合法利益提供了机会。因此,在签订合同时,购房者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误差的问题,并在合同中约定相关条款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 商品房合同面积与实测面积存在误差,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面积问题发生纠纷,购房者常常处于被动的境地。
2. 开发商有时会利用公摊、面积测量等手段侵占购房者的合法利益,而购房者往往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分辨真伪。
如何解决面积误差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房屋实际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存在差异,处理方法应该如下:
1. 如果面积误差比值在3%以内,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房款。
2. 如果面积误差比值超出3%,购房者有权要求退房。开发商应该在30天内退还已交房款并支付已付房款利息。如果购房者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购房者应该按照约定的价格补足差价,如果面积误差比超出3%,开发商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房屋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购房者应该得到相应的退款和利息补偿。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原则如下:
1. 商品房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以幢为单位,不相连的公用建筑面积不得分摊到本幢房屋内。
2. 整幢商品房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由各套商品房分摊,局部范围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后不划分各套商品房摊得建筑面积的具体部位,任何人不得侵占或改变原设计的使用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明确约定公用建筑面积的具体项目,并且售房单位在销售商品房前应该向商品房预售管理部门提交预售商品房的面积测量报告。如果设计方案变更涉及到面积的变化,需要重新提交面积测量报告。
总之,购房者在购房时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且保持警惕,避免受到开发商的不公平待遇。同时,购房者也应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