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房时,人们都知道电梯、垃圾道、变电室等是公摊面积,但实际计算时,往往对公共区域产生疑惑,不确定具体都有哪些空间。我国法律上并没有对公摊面积进行约束,但建设部的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原则。其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
根据测量规范,公摊面积是指可以分摊的公共建筑面积,分为三类:
1、产权共用部分:指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公共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
2、产权共有建筑面积:主要是指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的一半建筑面积。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的有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警卫室、管理用房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
3、公用分摊建筑面积:指每套商品房应分摊的公共建筑面积。所有购房人都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不应算入公共建筑空间的有: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售房单位自营的房屋、警卫室、管理用房等。
在二手房交易中,双方需知道共有建筑面积是整幢建筑物的面积减去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将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警卫室、管理用房等排除在外。购房者应在签订合同之前仔细考虑公摊面积,以确保交易安全,避免产生纠纷,也是对对方负责的做法。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