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交接时如何处理面积误差?

房屋交接时如何处理面积误差?

在购买房屋过程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验收房屋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一旦验收完毕,开发商就会将房屋移交给购房者。如果在入住后发现问题,将会非常麻烦。因此,在验收房屋之前,购房者应该做好充分准备,了解相关细节。今天,小编将讲解如何处理面积误差问题,以及在房屋交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何认定房屋面积误差?

一般情况下,房屋面积误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际测量面积比图测面积小,称为房屋面积缩水。另一种情况则是实际测量面积比图测面积大,称为房屋面积涨水。此外,公摊面积的大小也需要考虑到。当公摊面积增加时,套内建筑面积必然会减少。因此,如果任何一个面积组成部分出现误差,都会导致面积误差,给购房者带来损失。

在签订购房合同时,通常会按照合同中规定的面积计算房屋的价格。但在房屋建成之后,实际面积和规定面积肯定存在误差。根据相关规定,实测面积应该与购房合同中的面积误差不超过3%。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就是不正常的。

如何处理面积误差问题?

1. 面积误差在3%以内

根据相关规定,房屋面积误差在3%以内是允许存在的误差范围。不管这种误差是多还是少,买卖双方都需遵从多退少补的原则。例如,如果实际面积比购房合同的面积大但不超过3%,购房者需向开发商支付差价。另外,如果实际测量面积比购房合同中的面积要小但不超过3%,则开发商需要退还多出的房款和利息给购房者。

2. 面积误差超过3%

如果购房者在验收房屋时发现实际测量面积与购房合同中的面积误差超过了3%,则购房者有权要求退房。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需要在30天内按合同价格及利息将房款退还给购房者。如果购房者不想退房,愿意继续履行合同,则超过3%的这部分面积算作买方所有,并且不需要支付房款。

在交房、测量面积时应该注意什么?

在验房收房时,购房者应该要求开发商出具《实测面积测绘报告》,因为这个《实测面积测绘报告》是双方处理面积误差的重要依据。购房者可以将实测面积和合同规定面积进行比较。但是,有时开发商不会主动提供或直接拒绝提供《实测面积测绘报告》,这种情况下购房者可以拒绝收房。

总之,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购房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的各个条款。在房屋交易过程中如果出现争议或纠纷,则应按照购房合同中的约定进行处理。因此,购房合同的相关条款非常重要。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14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