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买二手房时,完成产权过户是最关键的一步。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只有完成过户手续后,房产才会真正属于买家。否则,即使钱已经付了,房子仍然属于卖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买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情况一:未解除抵押的房产
由于房价高,很多卖家的房子都是通过贷款购买的,还未还清的房子叫做抵押房。根据规定,只有在无抵押状态下的房子才能办理过户手续。所以,买家购买此类房子时,需要先到银行办理解押手续。如果房子上有其他担保欠款,买家必须先清偿了这些款项,才能办理解押手续。
情况二:被有关部门查封的房产
如果不小心购买到被查封的房子,交易有可能会被迫终止,或者你所支付的房屋首付款可能打了水漂。房子被查封的原因很复杂,有些是卖家与第三方合谋伪造债权关系,让法院查封房产使交易被迫终止;有些则是因为卖家出售的房屋登记上属于卖家,但实际上根据规定是共有人所有,共有人提起诉讼,导致房产被查封。
情况三:卖方未经其他产权人同意出售的房产
如果房子是多个人共有的产权,买家一定要确保得到了所有共有人的同意。如果有共有人不同意出售,那么即使完成过户手续,产权人也可能追究权益,最终导致退房。在过户时,所有产权人都必须到场签字,并提供公证的授权书,以尽可能降低合同风险。
情况四:卖家无法提供房产证
只有房产证能证明房屋的归属。如果卖家无法提供房产证,那么这套房子就不能完成过户手续。购买没有房产证的二手房意味着承担很大的风险,因为你的产权无法得到保障。
情况五:正在出租的房屋
根据我国法律原则买卖不破租约,也就是说房屋买卖不能违反先前签订的租房合同。即使房屋产权发生变更,只要租房合同还没有到期,租客仍有权继续居住在里面,原租赁合同依然有效。
情况六:产权因为违规搭建被冻结
如果房屋存在违规搭建,那么根据有关规定,在拆除违建并恢复原样之前,房屋是不能买卖、过户,也不能通过任何合法途径抵押贷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