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确定合适的公摊面积?不是公摊面积越小就一定有更好的居住体验。在购买房产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在年底的促销季节,许多楼盘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推销自己的优势,尤其是那些公摊面积较小、使用率较高的楼盘,更是通过计算实际使用面积单价来吸引客户。
然而,在看房过程中,销售人员通常会强调赠送的面积,甚至比公摊面积还要大,却很少透露公摊面积的大小和组成。特别是对于高端小区,如一梯一户或两梯两户,公摊面积常常超过30至40平方米。
但公摊面积越大,并不意味着每个住户的套内面积也会更小。购房者常常认为购买公摊面积较大的产品不划算,认为自己白白为此支付高昂的费用。那么,到底多大的公摊面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公摊面积是否越小越好?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减少公摊面积可能会影响住房的品质。如果将房屋配套用房压缩到最小,一些设施可能会被省略,最终会影响楼梯、走道的宽度以及电梯数量,居住体验并不会很好。相反,如果设置配套齐全,虽然公摊面积较大,但整个小区的配套档次也会提高。例如,即使同样是2梯2户的户型,公摊较大的设计会让业主生活更方便。
不少购房者认为公摊面积越小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某销售经理表示,公摊面积与居住的舒适度、安全、消防等都有关,所以设计住宅楼时,公摊面积不能一味求低。预售证发放前,商品房必须进行预先测绘,在交付前也必须进行实际面积测量。
如何了解房子的公摊面积?可以通过向房管局提出知情申请,从而了解自己的房产在公摊面积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在购房合同上,会显示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用建筑面积减去套内面积,就是公摊面积。公摊面积主要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等。地下车库不能被算入公摊面积,即便是不可销售的人防工程地下室,也不能算入其中。
大体情况下,低层洋房的公摊率约为7%-13%,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约为15%-20%,高层住宅约为20%-25%。设计公摊面积需要兼顾几个方面,如楼层结构,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核。购房前应查看开发商是否按规定公示了项目公摊比例,并实地查看公共区域是否设置合理。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也要注意是否注明了公摊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