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购房者考虑购买房屋时,公摊面积的大小往往是一个重要话题。公摊面积越大,购买者支付的公摊部分的费用也相应增加。那么,公摊面积是指哪些部分?公摊系数应该是多少?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公摊面积的内容
公摊面积指的是每个商品房单元依法应该分摊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它包括以下部分: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变配电室、值班警卫室以及用于整栋建筑物服务的公共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和其他专用设备用房。
2.每个房屋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隔墙和外墙(包括山墙),按照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来计算。
以下内容不计入公摊面积:
1.用于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2.用于出租或销售的固定车位或专用车库。
3.楼外用于公共休息的场所或空中楼层。
二、公摊面积的计算公式
公摊面积的计算公式为:每个单元公摊面积=总建筑面积×公摊系数。
三、住宅公摊系数的建议参考
1.联排别墅、叠加别墅:1%~8%。
2.建筑高度低于7层的多层住宅:7%~12%。
3.建筑高度在7~11层之间的住宅:10%~16%。
4.建筑高度在12~18层之间的住宅:14%~20%。
5.建筑高度在18~33层之间的住宅:16%~25%。
四、公摊面积的其他相关信息
1.公摊面积并不是越小越好,虽然过高的公摊会损失住宅面积并且需要额外支付费用,但过低的公摊则意味着配套公共设施规模的缩减,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住宅的品质。因此,零公摊多为噱头。
2.公共设施和走廊越多,公摊面积就越大。
3.建筑高度越高,公摊面积就越大。因为高楼层需要更多的电梯和消防设施等公共设施,所以公摊面积更大。
4.同一栋楼里,一梯一户、一梯两户和一梯三户的公摊面积是不同的,典型楼和板式楼也不同。
5.在购房时,为了避免风险,买方应当向开发商索取公摊数据,索要建筑设计图并让专业人士计算,同时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