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买现房时,除了房屋质量外,小区环境也是影响居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购买期房时,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但可以参考开发商之前的楼盘。
1. 居住密度和私密性
楼间距不仅会影响日照和通风,还与保护居住私密性息息相关。为了避免视线被干扰,多层住宅居室与居室之间的距离宜不小于24米,高层住宅的侧向间距应大于20米。特别要注意的是,若设计不周,塔式住宅侧面窗和正面窗会形成通视现象,选择住宅时要注意避免。
2. 配套设施
居住区内的配套公建是否方便合理是衡量居住区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稍大的居住小区应设有幼儿园和小学,以避免城市交通对小学生上学路上的威胁。此外,住宅离小学校的距离应在300米左右。居民每天都要光顾的基层商店,如菜店、食品店、小型超市等,配套服务半径不应超过150米。
3. 小区绿化
绿地率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硬性指标,指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的百分比。需要注意的是,绿地率和绿化履盖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绿地不包括阳台和屋顶绿化。一些开发商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居住区的绿地可以起到遮阳、防风防尘、杀菌消毒等重要作用。
4. 小区布局
在居住区规划中,应使住宅布局合理,确保每户都有足够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为了保证日照,要求条形住宅长轴外墙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即日照间距。在广州,遮挡阳光的建筑和被遮挡阳光的建筑之间的距离等于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判断两栋建筑的间距,南侧建筑高度为20层60米,北侧建筑高度为16层48米,那么南北两栋建筑的间距至少为60米。
5. 小区内交通
居住区内的交通分为人车分流和人车混行两类。目前,作为楼盘卖点的人车分流,汽车在小区外直接进入小区地下车库,车行与步行互不干扰。由于小区内没有汽车穿行、停放、噪音的干扰,小区内的步行道兼有休闲功能,可大大提高小区环境质量。但这种方式造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