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因工作、生活或投资等因素选择在异地购房。然而,很多人在选择异地购房时缺少对当地楼市价格变动、购房政策、开发商资质和楼盘质量、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和长远规划等方面的了解,容易遇到房屋买卖纠纷。为了避免签约陷阱,我们提醒准备异地购房的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评估自身购房能力。在购房前,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经济收入、银行信用状况等,并在必要时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自助查询。这可以避免在与开发商签订认(定)购协议后,因自身经济状况或银行个人信用问题无法完成银行贷款按揭等手续而被开发商没收已支付的定金。
2.要实地考察购房项目。需要考察当地房产的价格、地段、质量,了解开发商的品牌信誉、房产规划效果图、合同样本以及具体房间的楼层、面积、户型图、销售状态等,同时还要查看所购房产的水、电、气、光纤等入户设施以及周边市政设施的配套情况。此外,需要查看开发商售房公示栏,确保其已经获得了两资五证,以免购买到小产权房。
3.要熟悉当地购房法规政策,咨询政府是否有限购政策,并明确自己是否符合购房入户等条件。如果是公积金购房,还要了解是否可以异地使用公积金。同时,需要提供在当地工作的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4.要理性对待相关宣传与承诺。需要保持清醒认识,理性对待开发商提供的宣传资料、样板间、沙盘模型以及销售代表的热情接待、口头承诺和介绍等内容。在必要时,可以采取照相或录音等方式保存相关证据。
5.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内容。在与开发商签订认(定)购协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补充协议、前期物业服务协议等具体条款时,需要先仔细阅读并理解其内容和表述,以确保条款内容真实准确、违约责任公平等。
6.要查看合同附件是否完整。在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需要仔细查看合同附件,确认是否齐备。
7.要保证购房款项的安全划拨。一般不建议携带现金,而是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进行划拨。可以选择电汇、转账、支票、异地存取款等多种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