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要以地价判断地段
判断地段的准则应考虑到需求,例如,如果您购买房产是自住为主,则需要考虑交通方便性和生活配套,以满足职场和日常生活需求。
2. 不要以城市功能区判断配套成熟与否
由于城市不断发展,功能区也在不断更新。商务区虽然被视为经济增长点的热门地段,但并不一定适合购房。开发商经常将商务区视为房价利好因素,但购房者不宜追逐这些噱头式功能区,应注重实际需求。
3. 不要贪图便宜,物美价廉只是假象
购房并非只需关注房产证书、土地证等五证文件。一些五十年产权用地建设的小型多功能公寓在外表上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建立在了深入了解开发商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实际上,这些公寓的单价常常高于住宅单价,因为他们的受众面更广。此外,购买早期出售的项目,应特别注意营销宣传和促销方式。若该项目属于实力较强的大型开发商,则可以放心购买,但一些小开发商可能多次出售房产并且价值显著降低,不应盲目选购便宜房产。
4. 谨慎认识赠送的所谓附加值
开发商可能免费赠送公摊面积、免除电梯费、物业管理费等,以消除消费者对于这些问题的疑虑,但这些短期行为的刺激销售政策通常无重大意义。此外,一些附加值降价买入,实际上包含在房产价格中。购房者不应追求面子工程,应着重比较房价与房型的性价比,而非给房价冠以额外优惠的部分。
5. 不要参与卡式销售项目
如果购房者能够理性认真地选房,尽量避免表达自己的购房意愿,开发商肆意涨价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排队选房是最常见的购房方式,可通过集中需求来刺激价格上涨和房源调控。如果购房者能够对地段、配套、销售策略有深入的认知,对开发商施加的便宜房产持审慎态度,则可以不必迎合涨价趋势。
6. 宣传图识与口头承诺要进入合同,否则不可信
由于广告法规的限制不一,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往往不准确,实际购买的标准与宣传有一定差异。因此,对于开发商提供的宣传图识和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购房者应保持警惕,最好将其写入合同中。如果无法写入合同,则需要独立思考并作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