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房市趋紧,政策限制贷款和购买的环境下,许多人考虑合伙购房。虽然只要符合政策,两人或多人共同购买住房是可以的,但此类购房方案需要注意许多法律问题。以下是几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问题一:共同或按份共有方式
合伙购房可采用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两种方式,需在房产证上标明。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大小的共有,分割时原则上是均分,但也考虑到出资比例。按份共有原则上按出资比例来分割,除非双方约定不按出资比例分割。如果两人采用共同共有方式购房,日后出售房屋需两人同意。如果按份共有,出资较多的一方可不经过另一方同意出售房屋。
建议:如双方出资不同,应采用按份共有方式,并且将各自所占份额写清楚。
问题二:隐形共有权人
合伙买房中,如有已婚合伙人,其配偶也会对房屋享有一定的权利。银行为规避风险,也会要求隐形共有权人签字。合伙买房时,双方需相互了解,确保没有遗漏的隐形共有权人。
问题三:主贷款人
银行只会让相对更有还款能力的人作为主贷款人,其他出资人为共同贷款人,均需签字表示同意。但主贷款人需要承担其他共同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款的风险。如果主贷款人不能还款,银行也会向共同贷款人催收贷款。对于以一方名义向银行借款并按月偿还,法院有不同的理解。需在书面协议中明确银行借款是否算一方出资,以及将来的分割方式。
建议:如以一方名义向银行借款,并独自归还,应在书面协议中写清;如以一方名义向银行借款而由双方共同偿还,需有更详细的约定。约定款项的进出账户,每月还款也要通过银行转账,避免因交易纠纷难以自证。
问题四:书面协议
除在产权登记上注明外,还需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自的出资方式、出资金额、贷款由谁偿还、按什么方式分割等相关内容,以减少风险。
建议:书面协议应将责权利约定明晰,万一产生纠纷,可成为解决纠纷的重要依据。
需要注意的风险:1.房屋使用和分配问题,2.合作意见不统一, 3.合伙投资失败如何止损、如何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