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买房产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关于房产的争议。为了达成交易,楼盘常常对购房者做出很多承诺。购房者常常由于这些承诺而购房,但是如果这些承诺不能写进合同中,它们就只是空话。购房是一项繁琐和费钱的工作。要避免购房陷阱,需要注意以下9个陷阱,避免购房风险。
看清购房陷阱 遇到见招拆招
1. 特价房陷阱
每当有新楼盘开售时,价格总是节节上涨。然而,总会有一些特价房受到购房者的关注。这些便宜的特价房通常会有一些缺陷,例如面积不到位或者户型存在问题。购房者在购买房产时应该全面了解房产的情况,并仔细比较同类的非特价房,不要只看价格优惠而盲目购买。
2. 贷款误导陷阱
为了让购房者了解购房的成本,销售人员常常会帮助购房者算账,列出多少年的几成贷款和每月贷款金额等信息,以表示贷款购房是一件轻松的事。在合同签署后,购房者按照开发商的要求缴纳部分房款,并提交一系列贷款申请文件,期望能够顺利入住。实际上,提供房屋贷款的是银行,而不是开发商,贷款申请是否能够通过、贷款额度和利率等因人而异。如果银行不批准房屋贷款,或者降低贷款金额,而购房者已经缴纳了部分房款,那么他们将处于非常被动的位置。因此,购房者应该在购房前向银行自行确认贷款资格,并在购房合同中明确规定如果贷款申请未被批准,应该如何处理。
3. 合同违约陷阱
一旦购房成功,能否按期交房和入住就成了又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不仅要明确规定违约责任的承担主体,还要设置有威慑力的违约赔款额度和具体的赔款时间,这样才能起到约束效果。
4. 自行约定陷阱
买房需要通过摇号、抽签等方式。因此,一旦获得购房资格,购房者常常会忽略合同中的自行约定陷阱。在签订购房合同时,置业顾问通常会催促购房者抓紧时间签字,甚至会说某些条款不需要看,并且不能修改,只需要签字盖章即可。尽管购房合同是经过相关主管部门审核的统一模板,但是在附件中可能存在开发商附加的自行约定条款,而这些条款可能隐含着一些霸王条款,如果在出现争议时,这些条款将对购房者不利。
5. 赠送面积陷阱
赠送面积是楼盘利用消费者心理吸引购房者的一种宣传手段。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购房者应该全面了解赠送面积的来源,开发商是否有权赠送,并要求开发商在合同中明确赠送部分。只有当购房者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才能有充分的依据得到法律支持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