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用地是指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种用地的总称,具有多种因素影响其规划布局,包括人与土地、形势与政策、经营与管理以及环境与景观等。住宅用地是指建有住宅建筑基底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包括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住宅用地是居住用地的一个组成部分。
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有以下区别:
1. 产权年限不同。尽管房屋使用年限没有限制,但土地使用年限会有所不同,商业用地的土地使用年限一般为40年,而住宅用地为70年。
2. 日常生活成本不同。建在住宅用地上的房屋属于民用住宅,而建在商业用地上的房屋属于商业用房,两者的水电费征收标准不同。住宅的水电费按照民用水电的标准来收取,而商业用房的水电费则是按照商业用水、用电的标准来收取。
3. 解决户口规定不同。商业用地上的房屋一般无法办理入户手续,由于房屋为商业性质,不能解决户口问题。住宅用地上的房屋则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购房者就可以解决户口问题。
4. 居住舒适度不同。住宅用地的房屋在建设时一般设置两梯三户或四户的户型,每层楼居住的人员比较少,不会对出行造成困扰,私密性也比较好。而商业用房通常为两梯十户甚至更多,人员不仅多而且杂乱,安全性和私密性都无法得到很好地保障。
5. 首付和贷款利率不同。购房者在贷款买房时,购买住宅用地的房屋和商业用地的房屋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不同。商业用房的首套房首付比例一般不低于50%,贷款利率相对也会高一些。而购买住宅的首套房首付比例通常不低于30%,但根据地区的差异,首付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6. 设计标准不同。住宅用地的房屋和商业用地的房屋设计标准也不同。一些商业性质房屋的卫生间和厨房都没有窗户,阳台也是内阳台,采光条件并不好。住宅必须满足日照、采光等相关条件,因此现今的住宅大多都采用明厨明卫,采光条件比商业用房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