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在签订购房合同后,在办理房产证或者进行房屋装修时,发现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的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测量方式不同。那么购房者应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规定和处理原则。
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和较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开发商交付的房屋实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有误差,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 若面积误差在3%以内,购房者不得要求退房,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据实结算。如果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购房者需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支付超出部分的房价款;如果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卖方应返还购房者部分房价款及利息。如果购房者在诉讼过程中要求解除合同和退房,法院是不予支持的。
2. 若面积误差超过3%,购房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和退房并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
若购房者有权要求退房但同意继续履行合同,房屋实际面积超出或不足部分的房款应如何处理呢?
a. 若实际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且误差超过3%,房价款超出部分由卖方承担,所有权归购房者所有。
b. 若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且误差超过3%,卖方应双倍返还购房者超出部分的房价款。
总之,购房者在发现房屋面积出现误差时,应及时了解相关规定和处理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