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家中父母或亲人可能存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而其他亲属需要出售其名下的房产。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行为。因此,他们不能独立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签订合同,否则该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未满十周岁且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监护人负有对无民事行为人在生产、生活中的照管与相关权利的代为行使的职责。但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监护人可能侵犯被监护人的房产等财产性利益,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无民事行为人名下的房产需要出售,需要进行以下步骤:首先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房屋产权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次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监护人;最后,监护人作为产权人的法定代理人向房地产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交易过户手续。房地产登记机关会视具体情况要求监护人提供为产权人利益而出售房产的证明文件或作出必要的承诺。
在房地产交易中,常见的纠纷包括:监护人滥用权利卖房、夫妻一方擅自卖掉共有财产、监护人自作主张放弃继承等。如果监护人无法证明出售被监护人房产具有正当理由,则属于滥用对被监护人财产的处分权,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夫妻双方共有房产时,其中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另一方为法定监护人卖掉二人共有房产是无效的。而被监护人虽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仍享有继承权,法定监护人不能代理被监护人放弃继承权,该代理行为会被认为无效。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