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摊面积是指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如今,无论是高层还是低层,只要是商品房,都必须有公摊面积。公摊面积的目的是确保住户享有更为舒适的公共环境。
1. 了解公摊系数:购房者在了解公摊面积时,首先要注意公摊系数。通常情况下,建筑的形态不同,公摊系数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7层以下住宅的公摊系数为7%到12%,而7到11层住宅的公摊系数为10%到16%。因此,在购房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公摊系数,并以此计算公摊面积是否合理。
2. 索要公摊数据:购买房屋的购房者有权知道楼盘的相关信息。因此,在购买房屋时,可以向开发商索要公摊数据,包括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只有了解这些数据,才能更好地计算自己的公摊面积是否合理。
3. 约定公摊面积:在购房时签订购房合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约定好公摊面积后,购房者一定要写入购房合同,包括公摊面积的大小、位置、单价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开发商未经同意随意增加公摊面积并涨价。
4. 查阅相关资料:有些开发商不靠谱,在修建房屋时未经购房者同意擅自改变楼盘规划,导致购房者的公摊面积大增。因此,在购房时,购房者有权自查或聘请律师查询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如最终设计图纸、最终面积测量报告等。
5. 并非越小越好:房子的面积大小与总价有很大关系。许多购房者希望公摊面积尽量小,但公摊面积并非越小越好。如果电梯间公摊面积太小,多人出入时会很拥挤,居住体验极差。因此,在购房时,不要刻意追求低公摊,只要公摊面积合适即可。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