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买房屋时,有许多不同的面积概念,如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和公摊面积,这容易让人混淆不清。那么这些面积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各种不同的面积概念对我们有何影响呢?
1.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外围所围成的水平面积。
2. 套内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由三个部分组成: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建筑面积。
此外,有些开发商会赠送额外的面积,例如露台或额外的房间,这可以增加实际可用面积。购房合同通常写入建筑面积,而额外赠送的面积则会在补充协议中注明。另外,内保温会减少商品房的使用面积,因为其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
3. 套内使用面积
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套内卧室、客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储藏间和壁柜等空间面积的总和。另外,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但不包括在结构面积之内的套内烟囱、通风道、管道井等,则计入使用面积。此外,内墙面的装饰厚度也计入使用面积。
4. 套内墙体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是商品房各套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所占的面积。共用墙和非共用墙是两种不同的墙体。商品房套内墙体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共用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入套内墙体面积,非共用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全部计入套内墙体面积。
5. 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是指每套(单元)商品房依法应当分担的公用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是本幢楼内业主所共有的面积,只为本幢楼服务。
购房时,我们需要清楚这些面积的概念。建筑面积关系到购房所需缴纳的价格,因为房屋的总价=每平方米的单价*建筑面积。此外,建筑面积还关系到物业费的多少,因为每个月的物业费=每平方米的物业费*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则关系到我们实际可以使用的面积大小。公摊面积的大小则关系到我们究竟花了多少冤枉钱,因为房屋总价包含公摊部分的房价。例如,若房子的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其公摊比例为20%,此时实际的套内建筑面积为83平方米,而实际可用的套内使用面积则可能不到8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