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置房是指政府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为了安置被拆迁住户而建的住房。那么,安置房是否可以买卖?它可能带来哪些风险?买卖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小编将一一为大家解释。
一、安置房可以买卖吗?
安置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分配的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五年内不得上市,五年后可办理房产证;另一种是房产开发公司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可自由上市,房产证是具备的。因此,对于具备完全产权的拆迁安置房,是可以进行买卖的。如果拆迁安置房进行了产权登记并取得了房屋所有权证,就可以上市交易,房产证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合法权利并对房屋行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合法凭证。
二、买卖安置房有哪些风险?
1.政策风险
根据相关法规及政策规定,有房产证的安置房才能够进行买卖,没有进行产权登记的安置房是无法上市交易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仍有这样的安置房买卖存在。这样的买卖由于不被政策允许,就会受到限制,或者直接被视为无效。
2.价格风险
安置房的买卖大多是在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但房子尚未交付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从订立安置协议到房屋交付,中间的间隔时间长、变化大。特别是如果价格在不断上涨,交房时的价格可能与之前的价格相差近千元。拆迁户会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因此拒绝交房,要求涨价,最终导致双方的矛盾加剧,引起诉讼。
3.人为的风险
如果买卖的房产未经共有人同意,该房屋买卖合同就会被视为无效。因此,在购买安置房时,一定要调查清楚拆迁前的产权性质,并办理公证手续,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三、买卖安置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调查清楚拆迁前的产权性质
如果拆迁前该房屋具备产权证,只是没有及时办理,那就可以日后再办理。但是,如果房屋本身并不具备产权证,那最好不要购买。
2.办理公证手续
安置房买卖一定要办理公证手续,这样才有法律保障,以免日后出现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