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实生活中,房地产开发商通常通过认购、订购、预定等方式要求购房者支付定金。但是,很多人支付了定金后又不想购买房屋了,这时他们是否可以要回定金呢?如果要交定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定金能否被返还?
根据规定,如果是由于购房者一方的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开发商有权不返还定金。但是,如果是开发商一方原因导致合同未能订立的,开发商应该向购房者双倍返还定金。如果由于双方都无法控制的原因导致无法订立买卖合同,开发商应该将定金返还给购房者。
此外,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导致无法实现《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目的,购房者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1. 购房合同已经订立,但开发商未告知购房者已经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方;
2. 购房合同已经订立,但开发商又将该房屋转售给第三方;
3. 开发商迟迟未能交付房屋或购房者未能及时支付购房款,在催告之后三个月内仍未履行,购房者可请求解除合同。但如果合同中有其他约定,则遵循合同约定;
4. 开发商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误差比值大于3%;
5. 购房者在房屋权属登记期限届满一年后,无法申请到房屋权属登记,因开发商的原因导致。
购房者交定金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套房子的价格可能是数十万元甚至更高,即使是支付了一部分定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那么,在交定金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不要相信口头约定
交出去的钱就像泼在水里一样,如果没有书面证明,开发商可能会食言不守。因此,在交定金时,绝不能仅仅依靠口头约定。毕竟,没有书面合同,就没有依据。
2. 订立补充协议
许多购房合同都是模板合同,购房者无法通过合同保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必须订立补充协议。在补充协议中,您可以明确规定定金的支付和违约后的赔偿问题。
3. 确认房屋性质
如果房屋本身无法交易,那么定金很可能被浪费。因此,一定要确认房屋的性质。如果是期房,您需要开发商提供预售许可证;如果是现房,您需要开发商提供房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