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房后及时办理房产证是保护购房者自身权益的重要事项之一。然而,有些购房者可能无法办理房产证,原因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造成无法办理房产证的十二种情况,以及处理方法:
一、开发商原因
1、在集体土地上开发的项目;
2、没有批准立项的项目;
3、没有取得批准规划的项目;
4、没有获取销售许可证的项目;
5、验收不合格的项目;
6、土地或房屋未解除抵押;
7、开发商未交纳相关税费;
8、被有关部门查封、限制交易的项目。
二、购房者原因
9、购房者没有交纳相关税费;
10、没有提供房屋登记发证机关所需的相关资料及身份证明;
11、委托他人办理房产证却未出具授权委托书。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无法办理房产证的情况,处理方法也不同。
如果是开发商的责任,购房者应带上购房合同,首先与开发商进行协商。如果达成一致,双方可以签订协议,对相关责任和最终处理方式进行约定。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委托律师向开发商发律师函。律师函能够催促对方积极主动承担责任,比司法途径要方便得多。但律师函没有强制力,如果对方不赔偿,仍需提起诉讼。
如果经协商和发函,开发商仍拒不解决问题,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同时追究开发商违约责任。
如果是购房者的责任,只需根据原因补足费用或材料,便可办理好房产证。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