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前买房和婚后买房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婚姻和房产问题等实际情况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由于很多早早计划购房的人都在婚前购房,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并提醒人们。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婚前买房和婚后买房的区别。婚姻和法律是紧密联系的,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是婚姻和法律联系的关键。按照基本法律解释,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婚后财产则是夫妻共同财产。对夫妻共同财产如何分配(平均分配或按出资比例分配)需要商议。这跟婚前行为有关,所以在婚前购房要慎重考虑。
一般而言,婚前房产的所有权归房产证上的名字所有,除非将该房屋公证为夫妻共同财产。一种常见情况是父母为子女婚前购房,此类出资通常被视为父母对子女的赠与,如果明确表示为双方的赠与,房屋即为双方共有。如果在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房,该房产应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除非明确表示只对一方的赠与,则该房屋为该方个人所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准夫妻(即尚未获得合法婚姻关系的人)在婚前共同购房。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纠纷。为了避免此类纠纷,登记房产证时需要格外注意。因为未办理结婚证,购房人不被视为法律上的夫妻,所以购房产权不能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此时需按出资比例划分房产所有权。如果共同出资比例各半,则需在房产证上同时登记两人姓名,无需特别说明。如果出资比例不均,则需在房产证上除登记姓名外,还需注明各自的出资比例。如果只有一方出资,则需商议是否在房产证上登记另一方的名字,并在房产证上注明情况。
由于房产引起的纠纷太多,最不可取的做法是,为了另一方,出资方只将另一方的名字写在房产证上,这意味着出资方放弃了该房屋的所有权,即使保留出资证明,该房屋也被视为另一方的个人房产。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