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多种产权类型,例如70年大产权的住宅房、40年产权的公寓、50年产权的商业以及小产权房等。尽管小产权房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但是人们对于购买小产权房存在着风险担忧。例如,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那么它是否能办理房产证呢?小产权房是否能够购买呢?
小产权房是否能办理房产证?
小产权房无法办理房产证,因为这类房屋所在的土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尽管小产权房可以用于居住,但是它们不可以出售或者转让。这种房屋也没有交纳任何让金等费用,也不具备国家房地产管理部门颁发的房产证。因此,小产权房在流通转让方面存在很多限制。
小产权房是否能够购买?有哪些风险?
1、不存在房产证和产权证
从法律角度来看,小产权房是指没有产权证的房屋。这意味着这类房屋没有国家颁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因此购房合同也不可能在房管局备案。因此,购买小产权房的人无法拥有合法合规、有效的房产证。
另外,这种房屋也无法办理产权证。因为要办理产权证,需要具备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销预售许可证。而小产权房的开发者并不具备这五个证书,因此购买者无法到房管部门办理相关房屋产权证。因此,小产权房没有房产证和产权证。
2、不能贷款或者过户
因为小产权房土地的性质,它只能用于居住,甚至购买房屋的贷款也无法办理。实际上,由于土地的原因,几乎所有和官方有关的金融功能都无法使用。这也意味着,如果购房者购买了小产权房,那么他们不仅无法从银行贷款,还无法抵押、按揭或者在房管局进行过户。理论上,他们也无法买卖小产权房,如果私下进行交易,只能签署一份合同或者协议,而没有房产证。
3、易出现问题,维权难
如果购房者购买了小产权房,并且与开发商签订了合同并支付了房款后,遇到政府整顿小产权房,那么部分项目可能会停工甚至被强制拆除。购房人可能面临无法取得房屋,无法及时索回房款的尴尬境地。
即使小产权房项目顺利建成交工,购房者也可能面临其他问题。这是因为小产权房不受法律认可,也不需要在房管部门备案,在政府监管范围之外。一些小产权房开发商为了赚钱可能会偷工减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在居住过程中,如果购房者遇到房屋质量问题、公共设施维护问题等,维权途径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