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楼层都有其自身的小气候和对生活的影响。最近,专家讨论了人类适宜居住的高度问题。一楼到三楼的居民通常居住在树冠下,距离地面很近,可以听到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这个层面在心理上是相对舒适的,同时也可以与外部世界保持现实的联系,无需向下俯瞰其他人。然而,靠近地面的区域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空气流通不畅、换气不利、阴影以及湿度增大,还有比较严重的污染。由于汽车和柏油路产生的甲醛、一氧化碳、氮等有害物质,至少需要远离汽车道200米才算安全。
一些人认为三楼是最理想的,但是恰恰在这个层面集中了很多有害物质。相比之下,五楼的有害物质要少得多,因为它们开始下沉或向水平方向散布。
那么,越高居住是否就越好呢?高层住宅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少噪音以及优美的景色。然而,专家们认为,人类适宜居住的楼层不应超过六楼。高层空气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新鲜,城市中大大小小的烟囱几乎包围着高楼,30米以上的高度必然会集结有害物质。高层居民的另一个无形的敌人是电磁辐射。钢筋混凝土结构迫使来自电器设备的电波沿着房子循环,相当一部分向上走,直至顶层。因此,高层居民经常有头疼或情绪不佳的状况。
居住在一楼的人经常受到噪声的困扰。真正位于一楼时,车辆噪声甚至不如8-14层的明显。这是因为声音通常以最短的路径传播,并且是三维传播的,向上的声波并不比向两侧的声波弱,高楼收到的声波比低层要强。此外,声波路线与周围的树木和建筑物有关。有时,声音会自由地向上传导,直至高楼的窗户。在选择住房时,这个因素也不能忽视。
专家认为,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不要住在六楼以上的高层住宅,周围的环境也很重要。居住在高楼的人整天面对着砖墙,可能引起孩子对自己和世界产生不自觉的敌意。
理想住宅的标准是不超过六层楼,周围环境自然优美,远离公路200米,旁边是公园和秀水。树木和流水都是优秀的过滤器,可以防止灰尘通过。然而,获得这样的理想住宅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