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的定义是什么?

小产权房的定义是什么?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由于未办理相关证件和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书不是由国家房屋管理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也称为乡产权房。这并非法律上的概念,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购房合同在国土房屋管理局不会备案。

1.没有合法产权证

小产权房最显著的特点是没有合法的产权证,因为使用的是集体土地,所以无法获得由国家颁发的正规的《房屋所有权证》(红本),只有当地的村委会或者乡政府颁发的《房地产权共有证》(绿本)。

2.交易局限

由于没有合法产权证书,小产权房无法上市交易,只能在集体内部成员之间转让,而且在交易之前必须先补缴土地出让金。

3.不能落户

由于没有合法的房产证,即使能够购买小产权房,也无法在当地落户。

4.没有拆迁赔偿

由于无法取得合法的产权证书,在土地被征用或者房屋被拆迁时,小产权房所有者无法获得相应的拆迁赔偿。

5.价格低廉

小产权房建在集体土地上,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因此拿地成本非常低,而房屋价格也很低廉。

6.不能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需要有合格的产权证,而小产权房没有,无法贷款。

7.交易风险高

小产权房存在二次出售的风险,由于小产权房的产权证书不具备合法性,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过户,因此原房主有可能将房屋出售给多个买家。

8.贬值风险大

因为小产权房的产权不被国家承认,房屋质量也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审查,再加上小产权房交易局限,因此它的贬值风险非常大,相关政策也在努力消灭小产权房。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3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5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