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忠祠遗址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土木镇土木村内。这个村庄距离县城有10公里,毗邻卧牛山旅游点,靠近燕山余脉和官厅湖畔,而京张公路和京包铁路也穿过这个地方,交通十分便利。显忠祠是为了纪念在明朝正统14年(1449年)农历八月十四的土木之变中为国殉难的数百名朝廷重臣和五十万大军英魂而建的。它修建于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内部有大殿五间、抱厦三间和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死难重臣的名字。祠中竖立着66块为国捐躯的重臣神位,祭祀着殉难诸臣、抚恤、赠溢和荫于安慰英魂。
1464年,明宪宗即位后降旨命令怀来守备重修显忠祠。在祠成的那一天,宪宗亲自撰写碑文和祠扁,并且还立了一块碑。然而,历史的变迁使得显忠祠变得年久倒塌,甚至遭到了火灾的危害,烧得面目全非。
万历年间,怀隆兵备道胡恩伸主持重修显忠祠,并且撰写碑文,以使其流芳百世。
在民国初年,当地人民曾经捐资修复显忠祠,并且立了碑文,记录了起初建造和毁坏的事情。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督办时,曾经瞻仰过显忠祠。
显忠祠原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4.7亩),南北长70米,分为两层院落,有两座山门。排名前列的山门面向南,高出地面1.5米,上方悬挂着一块显忠祠的金字大扁(宪宗御笔)。大门两侧有木制楹联一代忠真光祖俎,千秋气节壮山河。通过排名前列的山门,有一条40米长的通道,可以到达第二座山门(包括下门和两个侧门)。正门只会在三次公祭(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时开放,平时需要从东西侧门进入。山门上方的扁额为大节凛然(潘立椿书),两则木制楹联是隆千秋事典,表一代忠良。进入第二座山门,可以看到正面的大殿有三间,配殿有两间,东西厢房共6间。正殿楹联是故老尚余哀,兵溃不堪论往事,诸公应-,君存何必问微躯。然而,经历多年的失修和火灾的危害,现在只剩下正殿的三间和一些石碑。
由于土木之变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力敌外侵,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在激励着后人。因此,修复显忠祠不仅可以成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场所,还可以成为尚待开发的旅游胜地。我们真诚地欢迎有识之士和在土木之变中英勇献身的后裔来投资修复显忠祠,以便永恒地纪念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