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人名义购房,风险在哪?

以他人名义购房,风险在哪?

借名购房是指以父母、子女或其他人的名义购房,但购房款项由购房者支付。由于政策房不是所有人都能购买,并且有限购政策,一些购房者因此丧失购房资格。由于住房刚需、想买政策房或者获得炒房利益,许多人选择借名购房。在我国法律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借名购房,但政策房本身不是所有人的选择,并且限购政策旨在进行调控。因此,借名购房很明显是规避这两个国家政策的行为,即使法律没有禁止,也不受法律支持或鼓励。此外,在实践中,借名购房存在巨大风险,法律也不能保护这种行为。

借名购房的法律风险很多。首先是借名购买政策性房屋,如经济适用房等。购买这类房屋的风险在于可能遭受举报等问题,另外购房款可能无法支付。购房款的出资人与名义产权人之间通常具有某种亲密关系,如亲戚、同事等,不太重视书面证据的记录。如果出现纠纷,出资人将难以证明购房款是由自己支付的,这可能导致损失。

其次,借名购买普通房屋也存在风险。要想取得房屋产权或收回购房款,出资人需要证明双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支付购房款的事实。此外,房子在名义产权人领取房产证之后,在将房屋产权过户给出资人之前,可能会被查封或拍卖,或者名义产权人出现离婚纠纷等问题,这可能导致继承纠纷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出资人可能无法取得房屋,只能要求返还房价款和违约金,而不能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获得房产。即使名义产权人不存在任何违约及有违诚信的行为,将名义产权人名下的房屋转移登记到真正的产权人名下也要付出相应的税费。

为了避免借名购房的风险,出资人可以与名义产权人签署书面协议,明确该房地产的实际出资人和所有权人,并从自己的账户支付购房款,并保留付款单据。此外,实际产权人还可以与名义产权人至房地产交易中心就该房地产做个人抵押,由名义产权人将该房地产抵押给实际产权人,以防止名义产权人擅自出售房屋和损害实际产权人的利益。

总之,虽然借名购房没有被我国法律明文禁止,但这种行为肯定得不到法律支持和保护。借名购房在实践中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购房者应注意收集证据来保护自己的权利。提醒购房者不要盲目投资房产或冒名购买政策房,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得不偿失。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3年7月4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4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