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类型的住宅会产生不同的公摊面积,主要分为四类:1至6层的多层住宅,公摊面积占套内建筑面积的7至12%;7至11层的楼房,公摊面积占套内建筑面积的10至16%;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公摊面积占套内建筑面积的14至24%;别墅的公摊面积占套内建筑面积的1至8%。
住房公摊面积包括哪些?
住房公摊面积是指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包括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公用设施,以及为整栋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还包括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每套房间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也算入公摊面积。
哪些不算在住房公摊面积内?
库房、车库车道、供暖锅炉房、用于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子、办理用房等等。
公摊面积是什么?
公摊面积指整栋楼产权人一起拥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楼层越高,公摊面积就越大,较高可以达到24%。因此,买房人花在公摊面积上的成本也相应增加。
公摊面积的控制范围是否有规定?
目前,国家没有规定公摊面积必须控制在哪个区间范围内。但通常情况下,普通多层住宅,在没有配备地下设备用房、底层商铺和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系数约为10%至15%。如果是配备有电梯的小高层,公摊系数约为15%至20%左右。如果是高层住宅,公摊面积相对更高,大约为20%至25%左右。
公摊面积越小意味着什么?
公摊面积越小,得房率越高,业主花在公摊面积上的成本也相应减少。但公摊面积过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的美观和住房舒适度。因此,公摊面积不是越小越好。如果社区的公摊面积很低,公共设施规划就会大大减缩,公共空间也会受影响。公摊面积很小的话,小区住房舒适度也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