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房者在购买房屋后通常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收到房产证,只有获得房产证才能让购房者放心。然而,有时候即使已经收房,房子仍不能办理房产证。那么,哪些情况下房子无法办理房产证呢?
1. 开发商无资质。开发商在销售商品房时必须取得五证一书,如果资质不齐,所建房屋就属于违规建筑,购房者即使买了也无法办房产证。
2. 楼盘验收不合格。根据相关规定,建筑工程必须进行验收后才能交付购房者使用。如果由于质量问题,楼盘无法通过验收,即使交了房,也无法办房产证。
3. 购买违规房屋。一些开发商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会擅自改变小区所有部分的用途,违规建房。如果购房者购买这类房屋,也无法办理房产证。
4. 购房者未缴纳所有税费。购房时会涉及多项税费,如果购房者未缴纳全部税费,就会导致无法办理房产证。但只要及时补交相关税费,就可以正常办理房产证。
5. 购房者提供虚假购房资质。随着楼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有些人没有购房资质,但他们为了购房可能会伪造购房资质,例如通过假离婚或者办假证等方式。这种情况一旦被查出来,不仅无法办理房产证,还可能面临法律处罚。
6. 购买小产权房屋。一些购房者为了获得更便宜的房屋,会选择小产权房。但这种房屋无法获得国家颁发的房产证,只有乡镇发放的房产证。一旦遭遇拆迁等问题,购房者将无法获得任何补偿。
如果房子不能办理房产证,购房者该怎么办呢?
1. 协商解决。购房者应该在购买房屋时考虑到办理房产证的风险问题,并在房屋买卖合同中明确规定违约责任等。如果开发商原因导致不能办理房产证,可以与开发商协商处理。一种是在一定期限内,购房者不退房,开发商应按日支付违约金;另一种是购房者退房,开发商再支付一定的违约金。
2. 发送律师函。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问题,购房者可以委托律师向开发商发律师函。律师函可以起到催告和警示作用,催促开发商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律师函比司法途径更为便捷,但并没有强制力。如果对方拒不赔偿,购房者将需要提起诉讼。
3. 提起诉讼。如果律师函未能解决问题,购房者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并追究其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