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新房的价格波动很快,很多购房者转而选择购买二手房。然而,由于急于购买,许多人选择忽视二手房购买中的风险,例如卖家的违约行为。那么,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买家应该如何防止卖家的违约呢?
1. 看房时不仅要了解房屋的表面,还要查明权利瑕疵
许多人只看房屋的位置和内部结构,但却忽略了一些重要信息,比如房屋是否还在出租,或者房屋是否受到抵押、查封等限制。
如果要购买已经出租的房屋,承租人需提供一份书面承诺,放弃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此外,还需核实该房产是否涉及诉讼,以免房子突然被查封。同时还要查清楚房产登记人的户籍信息,以免以后无法迁移户口。
2.核实房屋产权,确定是否还有其他产权人
根据规定,房屋买卖合同需要全体产权人签字才能生效。即使产权人没有签字,合同事后明确追认也依然有效。否则,合同侵害了部分产权人的合法利益,将会被认定无效。
但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房屋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由其中一方单独带着买方看房签约,将配偶的名字也代签了。此后,由于房价上涨过快而不想卖了,夫妻二人可能会唱双簧戏,以不知情为由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最好让所有权利人都到场签字。
3. 防范一房二卖
一房二卖是指卖方签订了两份房屋买卖合同,将同一房屋卖给两个买受人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约定好双方的违约责任,通过约定适当的违约责任而增加卖方的违约成本,从而减少一房二卖的风险。
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定金数额(不能超过房屋成交价的20%),以便违约时可以使用定金罚则。
4. 警惕卖家拖延接受付款的行为
如果买方准备好首付款,通知卖方收款,而卖方以出差、不便等理由,一直没有提供账户接收款项,此时买方一定要小心,因为这可能是圈套。卖方可能是为了拖延你的付款时间,等到达成迟延付款解除条件后,就可能会起诉你迟延付款。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买方可通过录音录像、发出书面催告函,通知中介将该情况备案等方式保留证据,证明自己主动付款的事实,以便破解卖方圈套。当然,也可以使用资金监管。
5. 警惕卖方主动示好,给予宽限
双方在履约过程中,卖方若主动给予买方宽限,但仅限于宽限付款时间,可能会宽限或放任买方超期,买方需谨慎。
表面上的宽限,实际可能是在引诱买方迟延履行义务。如果确实遇到履约困难,且对方同意宽限,建议签订补充协议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