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教育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即使在楼市低迷期,教育地产依然保持稳定。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不惜花费巨额购买拥有优秀教育资源的房产,但即使花费几百万元,也可能无法将孩子送进理想中的学校。
购买教育地产时,务必了解当地的就学招生政策,小心伪教育地产的陷阱。
1)将学位房标榜为教育地产
学位房是拥有学位名额的房产,这些名额是因为引进学校或与一些名校有联合、合作等关系而得到的。购买此类房产后,业主可获得相关学校的学位,无需与其他学生一起参加入学考试或电脑派位程序。
教育地产则是指按照学生户籍所在地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的就近入学政策。然而,每所学校可接受学生的总数都有上限,住在某所名校附近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进入该校就读。政府每学年根据片区入学生源情况划分教育地产,一些房产上一年可能有学位,但下一年政府规划可能取消该房产的学位。
与学位房相比,购买教育地产只能被动接受入学分配,无法主动拥有入读某学校的权利。一些楼盘利用购房者缺乏对教育地产和学位房的概念区分,混淆两者含义,令购房者上当受骗。
2)文字游戏相邻名校不等于上名校
一些楼盘宣传中称毗邻××名校、周边分布××校,销售人员也拿附近有名校为项目加分,但并不是所有这类房产都算作教育地产。有些楼盘只是在名校招生范围内,却自封为学位房。在购买房产前,务必仔细查看学区规划,不要被文字游戏迷惑。
3)购房无法兑现承诺的学位
购买房产后无法兑现的学位承诺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楼盘本来就没有学位,并未在合同中写明。开发商承诺引进名校,但最终流产;二是学位数量十分有限,为先到先得。在楼盘规划改建之前,附近的小学有一定的学位配套,但这种学位并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业主子女的需求,开发商会实施先到先得的销售策略。
4)引进名校成联合办学
购房时,开发商承诺引进名校分校,与名校本部实行统一管理和教学,但最终变成了开发商自建的中小学和名校联合办学。这样的联合办学实际上只是原有的普通学校打着名校的旗号,学生无法受益于名校的教育资源。
购买教育地产时,务必注意不要被置业顾问的各种忽悠所迷惑。稍有不慎就可能花费巨大代价却无法保证孩子能够进入理想中的学校。请多了解当地的招生政策,防范伪教育地产的陷阱,购买到真正适合自己需求的教育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