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房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但由于房价不低,许多人会选择贷款购房。然而,在贷款过程中,人们存在一些误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解。
误解1:认为贷款年限越长越好。有些人认为贷款年限越长越好,实际上,贷款年限越长,需要支付的利息也越多,从长期来看并不划算。如果贷款人的收入稳定且较高,可以选择较短期的贷款,因为时间越短,利息就越少。对于高收入、只是短期借款的人群来说,这可以节省不少房贷利息。因此,我们应该综合自身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年限。
误解2:认为凑够首付就完事了。有些人缺乏贷款购房的经验,对于凑齐首付很满足,但实际上不仅仅需要支付首付,还需要留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日常开支及其他不时之需。贷款购房后,还需要考虑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契税费等费用,这些开支也需要考虑进去。
误解3:认为收入证明可以作假。有些人想用虚假的收入证明来贷款,但这种欺诈行为会被银行等机构发现,从而导致被拒绝贷款。更严重的是,作假者还可能承担法律风险。
误解4:认为信用记录不良就不能申请贷款。银行的贷款业务最主要考虑个人信用记录,但个人信用记录不良并不意味着无法申请贷款。如果逾期次数较少、金额较小,银行仍有可能放贷,但贷款利率可能会提高,贷款额度也可能会降低。
误解5:认为提前还款越早就越省钱。一些购房者认为提前还款越早就越省钱,但在某些情况下这并不总是划算的。例如,如果房贷利率已享受了折扣,或者贷款方式为公积金贷款,在当前利率下,如果将提前还款的资金用于购买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则更为划算。对于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法的人来说,如果还贷期限已过了一半,那么已经偿还了大部分利息,之后偿还的房贷大部分都是本金,因此提前还款不会很有意义。
误解6:认为选择中小银行比四大银行省钱。许多人认为四大银行的贷款业务收费高且不灵活,不如中小银行方便省钱。但这需要因地制宜,中小银行存款额不稳定,申请贷款手续前期方便快捷,后期审核周期较长,审核也将更为严格,甚至有的银行会暂停房贷业务。四大银行的资金更为宽裕,各项措施也更为稳定。因此,在选择银行时,需要参考多家机构,而不是仅限于中小银行。
总之,购房贷款需要理性,需要充分了解所在城市的各项政策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避免陷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