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买房可谓是一项相对较大的交易,拥有自己的房子也是传统观念中的真正归属。现在,贷款买房已经为很多人带来了便利。但贷款买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间存在很多误区,你是否曾中过招呢?
误区一:公积金贷款比商业贷款更省钱?
相比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更低,这是政策所决定的。但随着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公积金贷款的利率优势也在不断减少。此外,由于公积金贷款的利润对银行来说较低,银行通常不太积极,并且公积金贷款手续较多,导致银行放款时间变长。因此,许多二手房的卖方并不太愿意接受公积金贷款。而商业贷款最快可在次日放款,无疑更具时间优势。
误区二:中小银行贷款比四大国有银行更省钱?
中小银行的存款规模不太稳定,因此在手头有多余资金时申请贷款手续通常更为简便。但一旦用完额度,申请手续将会非常麻烦。相比之下,四大银行资金储备比较丰富,各项措施也比较稳定。
误区三:自己申请贷款比通过其他渠道省钱?
自己申请商业贷款虽然可以省去一些中间费用,但是利率已趋于市场化,直接找银行贷款不一定能让购房者省钱。
如果有银行经办人,通常会在所在银行的房贷产品中,为贷款者挑选最合适的产品,或者提供所在银行的最优惠利率。
误区四:错误地要求房产评估价越高越好
很多购房者要求评估公司把房产的评估价做高,以便提高贷款额度。然而,如果房产评估价明显高于其实际价值,银行很可能会将这种行为视为欺诈行为,从而拒绝发放贷款。
误区五:提供不真实的资料以获得贷款
在申请房贷时,银行需要借款人提供许多贷款资料。不是所有人都能按照银行要求提供相应的贷款资料。一些人为了顺利获得贷款,会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但是,一旦被银行发现,不仅无法获得贷款,还可能被列入黑名单,之后再想获得贷款就更加困难了。
误区六:在贷款未满一年时提前还款
当手头有闲置资金时,许多有房贷的人会选择提前还款,以减轻还款压力。但是,在贷款未满一年时提前还款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