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房并不容易,因为房价往往高昂,动辄数十上百万元。所以在做出购房决定之前,购房者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而了解购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陷阱则变得非常重要。
1. 建筑用材偷工减料
很多开发商为了节约建筑成本,会在建筑的外立面和公共区域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或者不那么昂贵的材料来代替之前宣传的高端材料。这种缩水现象会引起购房者的维权行为,所以购房者应该提高警惕,在合同中明确约束此行为,并要求具体的违约赔偿责任。
2. 产权年限不够影响生活
产权年限一般为70年的住宅性质或者40、50年的工业和商业性质,只要购房者关注,一般不会存在问题。然而,有些开发商会在拿地到交房的两三年中,缩短土地使用产权年限,这可能导致房屋年限不够足值。购房者要清楚这一点,不能被表面的年限所蒙骗。
3. 房屋面积缩水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面积会在合同中约定。为了避免面积出现误差,购房者应该在合同中注明出现面积缩水时的处理方法。如果面积误差小于3%,则按照面积差结算房款;如果误差大于3%,则购房者有权要求退房。
4. 小区配套缩水
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和商业配套对于业主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如果开发商承诺的配套在后期交房时出现问题,会引起业主们的不满和维权行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购房者需要在合同中注明相关内容。
5. 社区变更规划
开发商在宣传楼盘时会告知购房者整个楼盘内所有的规划,但是有些开发商可能会变更规划,比如缩小楼间距、增加楼栋,这会影响购房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购房者需要特别关注规划信息,并在合同中注明相关内容。
6. 景观标准降低
很多开发商为了满足购房者的需求,会采用高标准的立体景观或中式园林建筑景观设计来规划项目。但实际上,一些设计可能并不如人意,景观标准也会被降低。高房价和高房款换回的是劣质的生活环境,这会降低业主的居住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