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房率这个概念可能不被许多人了解,因为它需要专业的房地产知识。在这里,我们会回答得房率一般为多少是正常的问题,并希望能够让您更好地理解得房率的概念。同时,我们也将解释影响得房率的因素。
得房率是指可供居住者支配的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之比。在多层建筑中,得房率通常为88%,在高层建筑中为72%,而在办公楼中为55%。
对于不同类型的住宅,得房率也有所不同。多层住宅的得房率通常为88%-95%,公摊系数为5%-12%。小高层板楼住宅的得房率一般为85%-88%,公摊系数为12%-15%。高层板楼住宅的得房率为78%-85%,公摊系数为15%-22%。高层台楼住宅的得房率为75%-78%,公摊系数为22%-25%。
影响得房率的因素包括公摊面积中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以及其他功能性建筑面积以及分隔墙和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这些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 房型结构。不同户型需要分摊的公共面积大小是不同的。例如,一梯多户与一梯二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相差不大,但户数增加了,总套内建筑面积增加了,那么每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就会减小。
2. 楼盘形态。一般来说,高层的得房率相对较低,小高层次之,多层得房率相对较高。
3. 物业类型。板式住宅得房率较高,叠式住宅次之,点式住宅的得房率相对较低。
4. 公共活动区域大小。高品质的物业会有宽敞电梯、车库和大堂等设施,这些设施占用了大量公摊面积,因此得房率相对较低。
5. 什么面积不算做公摊面积?车库、会所等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空间;售楼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为多栋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设备房等。
以上是对得房率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解释。希望这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得房率的概念。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