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摊面积是购房者们在购房时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因为公摊面积越大,购房者为公摊部分支付的钱也就越多。那么公摊面积是指什么?它包括哪些部分?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吗?哪些因素会影响公摊面积的大小呢?
首先,公摊面积是指每套商品房根据法律应当分摊的整栋楼公共部分的建筑面积。它包括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警卫室以及其他为整栋建筑而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建筑面积,但不包括地下室、车棚和人防工程的建筑面积。
其次,影响公摊面积的因素有四个:房型结构、楼盘形态、物业类型和公共活动区域大小。例如,一梯多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相对于一梯二户可能会更大。如果楼栋的楼层高度越高,则公摊面积也会越大。另外,板式房得房率较高,而点式房得房率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公摊并非越小越好。如果公摊面积太小,则公共空间,例如楼梯和大堂,都会受到影响。然而,公摊面积太大也会影响居住舒适度和美观度。此外,零公摊并不是没有公摊,而是开发商通过大面积赠送填补公摊面积,赠送面积未写入产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购房者需要注意公摊部分的面积,一定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