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古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游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同样适用于公摊面积。公摊面积过小会影响住宅面积,而公摊面积过大则会增加购房成本。但是如果公摊面积过低,公共设施的规模将被缩减,从而影响居住品质。因此,二手房购买者在选房时需要避开公摊面积带来的风险。
楼层高度和公摊面积大小有关。在高层建筑中,电梯和消防等公共设施更多,因此公摊面积也相应增大。相比之下,小高层的公摊面积要少一些。此外,公共设施和走廊的数量越多,公摊面积也会相应增加。
高档小区的公摊面积通常会相对较大,因为设施更加完备。但是,所有事情都需要有度。购买二手房时,应详细了解分摊面积及其具体数据。在我国启用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附件标明了公共部位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但这仅仅是不够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获取房屋的实际公摊数据。
首先,可以在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时,索取公摊数据。要求出卖人出示有关计算公摊面积的数据,包括整幢建筑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数据。也可以要求出卖人列明公摊公用建筑面积的具体项目以及各项目的面积,这样业主可以通过数据求出公摊面积,以明确自身的权益。
其次,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二手房购买者可以自己核查或者聘请律师向设计单位、规划单位、测绘部门等机构查阅所购房产的相关文件,比如最终设计图纸或者最终设计方案、最终面积测量报告、各种数据的计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最后,可以在二手房买卖合同中明确约定公摊面积。《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有关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的条款,购房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公摊面积的数字。在附件二有关公共部分与公用房屋公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中,详细约定公摊的具体部位、面积大小。特别是有关共有建筑分摊部位变更的情况,约定得越详细,对购房者就越有利。如果二手房买卖双方发生纠纷,购房者就可以以合同约定来保障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