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的性能是决定其寿命的重要因素。在计划经济时期,低标准的设计建造导致住宅性能不佳,面积较小,难以改造。我住的小区就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已开始淘汰这样的住宅,因为它们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70年代,我国住宅面积不得超过40至50平方米,结构多采用砖混或钢筋混凝土,内部空间面积小而且难以改造,因而七八十年代建成的住宅面临局限。近年来,很多住宅工程存在设计和施工问题,劣质建材进入,有些居民随意改造,导致外立面破烂不堪。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建筑缺乏对美学的审视,建筑师人手短缺,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商缺乏审美能力和建筑文化修养,导致城市中拙劣的建筑随处可见。这些住宅楼在市民和官员心中都没有任何建筑艺术价值,而是垃圾建筑,我住的小区就是如此,很多人都盼望早日拆除。
过去的住宅对长期使用方面考虑不够,只要能节省资源建房子,就行。因此,对安全度的规范要求也很低,导致一些住宅楼居民家装修超载压裂楼板。虽然住宅的一次性投资比较节省,但使用年限短,从住宅全寿命的角度分析,同样处于低水平。当前,还有许多性能不佳的住宅正在建造。有些户型进深过大,户内缺乏日照、采光和自然通风;还有的把经济适用房简单地理解成低档住宅,从户型、外立面设计到材料选用都采用低标准,影响居住品质。有些小区迁入没几年就出现问题,例如停车困难、缺少活动场地等,这些会导致新一轮低性能住宅产生。
近年来,城市街道拓宽和旧城改造大行其道,很多住宅被拆除,导致生命周期过短。城市拆迁必须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但是过于随意的规划调整会导致拆迁的不合理。城市规划的缺乏前瞻性和应对汽车时代的问题,也会影响城市发展。频繁的规划调整导致有的购房人在购房按揭项目尚未付清月供款时,房屋就已列入拆迁范围。在某些城市,新房没装修完就被拆迁了,引起强烈不满。
近年来,大量城市住宅被拆迁,这种大规模拆迁损失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与房地产价格快速攀升形成互动。每平方米建筑含有1.5吨建筑材料,这种大规模拆迁消耗的人力、物力、能源和运力都是天文数字。由于我国城市住宅大多采用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很少,而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会对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