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已经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买方或卖方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违约。根据法律规定,买卖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呢?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解除房屋买卖合同?
1. 因客观原因解除合同
如果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卖方只需要提供相关文件证明,与买方及中介协商后签署解约协议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卖方只需退定金,无需承担其他违约金。
2. 因买方违约解除合同
如果买方存在违约情况,卖方提出解约并且三方无异议,也可直接签署《解约协议》,卖方可以要求不退定金。
3. 卖方单方面解除合同
如果卖方单方面提出解约,则需赔偿买方违约金。赔偿违约金一般有两种情况:如果合同中没有具体规定并且卖方只收取了定金,则需赔偿双倍定金;如果合同中有具体规定,则根据合同约定处理。
二、 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卖方应注意的事项:
1. 了解清楚买方的资金和信用状况,避免因其不具备购买能力或信贷资质而产生损失。
2. 审查买方的购房资质,否则即使签订合同也无法继续履行。
3. 约定清楚在房屋价格发生较大浮动或房屋逾期交付、逾期付款、逾期办理房产证等情况时的处理方式。
(二)买方应注意的事项:
1. 查看房产证原件并了解欲购买的房屋是否有抵押、查封、租赁等情况。如果仍在租赁,应清楚是否已征得承租人的书面同意;如果已经被抵押,应审查抵押到期或撤销抵押权的时间。
2. 仔细核对卖方的身份,看卖方和房屋人信息是否一致等。
最后,提醒大家,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确指出买卖双方各自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保留好相关凭证,避免发生纠纷。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