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安置房的购买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通常情况下,安置房的购买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是真实意思的表达,协议是合法有效的,并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2、然而,由于几年后房屋的价值是未知的,所以容易引起纠纷。如果在拿到房产证之后,卖方拒绝进行过户,那么只能通过起诉法院来要求对方进行过户。因此,购买安置房仍然存在风险。并且过高的双倍违约金条款通常会被法院认为是无效的。
二、安置房买卖合同需要注明哪些问题?
1、需要检查产权所有人的身份证件。房屋产权证上是否有多个共有人?如果有多个共有人,是否有全部同意出售房屋?在出售房产时,所有产权共有人必须全部同意。
2、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所有人必须全部在场。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场,需要提供经公证的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件,并由代理人代为签字。
3、购买者需要对即将交易的房产进行必要的了解。这主要包括售方提供的房屋产权证是否属实;房产的面积大小;该房产的用途是什么;是办公还是居住,还是其他;该房产是否被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
三、购买拆迁安置房的风险
1、家庭成员之间可能会对拆迁安置房的分配产生异议,如果谈判不成,可能会起诉到法院解决,但是最终确认的合法权益人仍然无法确定;
2、无产权的拆迁安置房可能会因其他原因导致办理产权证,而无法得到产权证;
3、由于交易时间过长,房价有可能发生变动。如果出售方想要谋取更大的利润,他可能会将房屋房价卖给其他人,并在过户交易之前将房屋过户给其他人,这样购买方就无法获得房屋的产权,只能主张债权。
4、在房屋过户之前,出售方自身的债务纠纷可能会导致房屋被债权人申请法院查封。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购买安置房的过程中,其是否合法要看房地产法是否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