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二手房之前支付定金时,必须要核实房主和房本的真实性,以及确认房子的产权是否存在问题。如果不注意这些事项,可能无法购买到房屋,同时定金也可能会被一笔勾销。那么,在支付二手房定金之前,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 什么是定金?
定金是指双方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履行而提前支付的一定比例(不超过20%)的金钱或其替代物。它作为债权担保的一种法律方式,旨在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一旦支付定金,就一般情况下不能退回。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一旦双方以书面形式就定金作出约定并实际支付定金,法律效果即已生效。在商品房交易中,买家支付完全部款项后,定金应当贴在房款上或收回;如果买家未能履行合同,卖家无需返还定金;如果卖家未能履行合同,应该双倍返还定金。
2. 在支付定金或签订协议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核实房主的真实性:
购房者必须明确房屋所有权是否真实、完整可信,并确认卖家是否真正的房主。买家需要核实卖家的身份证件的真实性,因为诈骗者常常冒充房主骗取首付款。
(2) 核实产权:
购房者必须核实房屋的产权是否单独所有还是与他人共有,如果与他人共有产权,还要确认共有产权人是否同意出售。如果买家的配偶共享所有权,还需要由配偶签署一个同意出售证明。
(3) 检查产权缺陷:
购房者需要检查房屋是否存在其他财务纠纷,以及是否存在债权与债务问题。如果没有这些检查,一旦出售后发现这些问题,买家将面临严重的财产损失。
(4) 核对房屋面积:
有些卖家公开的面积与房本上的实际面积相差很大。因此,购买者需要核实实际面积是否与房屋实际面积相同,甚至可以使用尺子量一量来检测真实面积。
在支付定金之前,购房者还需要了解一些细节,比如:已谈的价格包括哪些内容,单价是否包括车位;如果房屋有车位并且价格包括车位,必须在定金协议中注明车位号等。